135-1060-0256
如何用拍卖方式打造不一样的招聘网站
发布时间:2015/4/28 13:36:08来源:本站原创字体:
用拍卖的形式招人,它的合理性在哪里
 
「任何时候打开互联网招聘类网站的第一感受,一定是挤,挤的不成样子,色彩艳丽、不断闪动的广告密集排列的布局让人想起某些港台的色情网站。」
 
这是一位互联网从业人员眼中的传统招聘网站。登录进去这些网站之后,就仿佛挤进了人才市场,手中的简历变成待价而沽的商品,淹没在一堆青菜萝卜里。
 
拍卖,则是完全不同的场景了,求职方立马变成了稀缺物,需要企业刻不容缓地争夺。
 
在 100 offer 的网站上,求职方也就是专业程序员需要填写的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期望工作,教育和工作经历,同时,为了显示程序员的技术水平,网站还会要求求职者填写技术总结,并且绑定社交媒体如 github 的帐号。在100 offer看来,程序员的项目能力和在一些专业社交网站上的活跃度,很大程度上反应他的水平。平台也会对这些简历 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会发送给企业。
 
对于HR 来说,100 offer 会在每周一为 HR 上线上百位职位候选人,HR 可以根据面试人的工作地点,和掌握的 Andriod和 Ruby 等技能对候选人进行筛选,发现中意的简历后向程序员发起面试邀约,在后者选择“同意”后,100offer 将其姓名、联系方式等私密资料开放给HR,每期拍卖持续两周,两周后企业将无法邀请过期的求职者。
 
类似拍卖形式的招聘网站除了 100 offer,还有北京的Jobdeer、上海的Yesoffer、深圳的实力拍。
 
最早把拍卖这种方式引入到招聘领域的,则是国外的另一家招聘公司 Hired,在Hired 的网站上,可以看到他的创始人和网站建立的故事:
 
2012年,在旧金山的一家爱尔兰餐厅里,在形形色色的印尼菜中,在各类啤酒的碰撞中,Hired 诞生了(说的跟真的一样。)
 
几个创始人坐在一起,有感于传统招聘中介价格高昂并且难以招到合适人选,他们想到,真正好的招聘网站应该像电话薄一样方便可靠。
 
于是,创始人Matt Mickiewicz 就和 Douglas Feirstein,Allan Grant一起创办了 developer auction,后改名为 Hired。
 
第一次拍卖,Hired 为88 名工程师的报价达到 3000万美元。三年过去了,Hired 成长为美国湾区最大的拍卖招聘平台,并在去年年底拿到 1500 万美元的B 轮融资。
 
Hired 的拍卖模式让100 offer的创始人贾智凡眼前一亮,它曾对招聘市场做过一番分析:
 
低端的招聘市场 51 job等一些公司已经做过了,面向应届大学生的招聘网站也有很多。而看国外,比较火的有linkedin 这样的职业社交网站,还有类似于indeed 的招聘搜索引擎。
 
对于linkedin 类的社交网站,贾智凡的理解是,linkedin 把握了一个好时机,在社交软件还没有兴起的时候,人们需要在职业上进行沟通,如今,各类社交软件层出不穷,微信已经模糊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界限,这个时点已经错过了。那不如回归招聘的本质,专心做好招人这件事。搜索引擎 indeed 虽然能够提供信息沟通的效率,但是招聘其实是服务业,靠提供信息会越走越窄。
 
在和一些BAT 的工程师沟通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有着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程序员在换工作时常常要借助猎头的帮助,他们希望以拍卖的形式服务于这些程序员。
 
用求职者营造引力效应
 
在招聘这件事情上,让双方的信息沟通尽可能透明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保证彼此的匹配效率同样重要。如果一个平台可以在短期内收获大量优质的简历资源,或者聚合大量优质的企业机会,都会形成巨大的引力效应,这是一些垂直的招聘网站能够爆发的重要原因。
 
以拉勾为例,借助运营3W咖啡馆时在互联网和创业圈的人脉,拉勾网2013年7月上线时就拥有了一些职位的积累,通过微博、口碑宣传和3W咖啡馆的活动广告,拉勾快速发展了第一批招聘企业和用户。直到 2014 年,拉勾的注册用户达到110万,日注册用户将近1万,有33000家企业在其平台上招聘。每个月约两万人通过拉勾找到工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