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1060-0256
这三个年轻人瓜分了上亿“段子”产业
发布时间:2015/5/13 15:46:50来源:本站原创字体:
2015年3月20日晚,北京一家法式餐厅里,白洱、“售楼先生”、“铜雀叔叔”第一次见面。他们围住一张长方形餐桌的桌首,坐成一个三角形。他们各自带来12个人,坐满剩余的空间。
 
“头五分钟没有说过一句话,整个餐厅都鸦雀无声,就听到服务员在那边擦盘子、倒酒,就听到那种声音。全场寂静。”售楼先生回忆说。
 
作为东道主,白洱建议大家正装出席。这是他主持的行业酒会,有点儿类似黑社会谈判的凝重味道。
 
三年前,白洱是一名普通的广告从业人员,售楼先生正在售楼,铜雀叔叔还是一名大学生。现在,他们是三家段子手文化公司的老板,旗下签约了中国90%的职业段子手,粉丝累计超过三亿人。
 
白洱打破沉默,让在场的人自我介绍,慢慢地,聚会变得放松而散漫,桌上的人开始回忆往事,开一些彼此诋毁的玩笑。这才是人们更熟悉他们的一面。
 
在某种程度上,你可以将这张桌子边上坐着的人视作当下中国互联网生态中最重要的人物。他们旗下的签约创作者拥有搞笑能力、影响力以及随之而来的商业前景。一个以“段子”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在这三年里发展起来。段子手成为一个稳定的职业,佼佼者年入百万,有成套的商业模式,有行业的规则。
 
在快速的扩张和激烈竞争后,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了。外来者再难插入,但他们谁也没法更进一步把对方挤出局外。于是他们组织了这次会面。
 
这次会晤相当于段子手世界的雅尔塔会议。段子手们像当年主宰世界命运的领袖们那样,坐在一起讨论和平问题。他们划定版图,敲定格局。三家的另外一个共识是,段子手的生意已不止于段子,其商业价值和影响力正在走出微博,向电影、网络短剧、图书、音乐等各个领域进军。
 
段子手 创业模式 创业经验
 
@白洱 | 微博粉丝91万+
 
白洱每半个月就要染一次头发。我见到他的时候,他的头发停留在蓝色状态。他戴了三个戒指,左手两个,右手一个。他的偶像是雷米·盖拉德,被称为史上最讨打的人,来自法国,专注于冒充球员混进世界杯比赛和总统握手、给警察开罚单这样的恶作剧。
 
“这是我特别期望成为好朋友的那种人,这种人热爱生活,不像中国人活得比较压抑。”
 
此前,白洱在生活里并没遇到类似有趣的朋友,直到2011年在微博上认识“李铁根”、“天才小熊猫”(下称小熊猫)、“所长别开枪是我”这些写段子的人。当时,白洱大学毕业两年,在南京从事广告行业,朝九晚五,机械刻板。
 
段子是相声中的术语,本来指作品中一节或一段艺术内容。《世说新语》、《古今谭概》、《笑林广记》可视做古代的段子集。在短信和微博时代,现代意义的段子流行起来,并且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长度通常控制在140字以内(这是因为新浪微博的字数限制),图片、视频等表达方式。但段子的本质始终如一:从非逻辑性的角度去观看事物,达到“预期违背”的效果——就像“雷米·盖拉德”式恶作剧所贯彻的那样。
 
最开始,写段子对白洱和他的朋友们来说只是业余爱好,他们没法通过这个赚钱谋生。段子手成为职业的时候还没有到来。
 
在微博上利用段子掘到第一桶金的是福建人尹光旭和他的投资者蔡文胜。他们通过收购,一度控制了微博粉丝排名前50名的草根账号中的半数,其中冷笑话精选、微博搞笑排行榜、我们爱讲冷笑话都是段子账号。
 
2011年,仅“微博搞笑排行榜”一个账号年利润便高达1500万元。这些账号的运营者是坐在厦门软件园给蔡文胜打工的雇员们,他们生产段子的主要方式是抄袭。段子的创作者们,此时既无法保护自己作品的版权,也无法通过自己的作品去变现。
 
尹光旭从未想过做原创内容。他在接受《创业家》杂志采访时说,“自创就把自己局限掉了,把资源整合到这里来,用户要什么给什么,这不就是商人的理念吗?”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2年。白洱在微博上和越来越多的段子手成了朋友,那年跨年时,白洱和李铁根在歌手李志的演唱会上见了面,这是他在线下见的第一个段子手。虽然因为尴尬和拘谨聊得不多,但两人成了好朋友。
 
一个段子手的圈子围绕着白洱慢慢形成,继而演变成一个松散的抱团联盟,接着,一种商业模式开启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