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1060-0256
学霸是这么炼成的:在你追动画片的年纪
发布时间:2015/5/20 13:27:48来源:本站原创字体:
然而这种“明明每个字都懂但是放到一起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的茫然,其实变成了我们一群科技记者在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上的常态,因为,这些还在念高二高三的学生们,他们的项目名字通常叫做用“粗提取叶绿素辅以茄子衍生的多孔碳催化剂及水电解质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或者“关于两种布尼亚病毒核蛋白转录复制复合体的结构研究”,以及“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s)芳香化酶基因(Aromatase)的扩增及其功能探究”……
 
不由得默默感慨一句:这才是真·学霸的境界。
 
这场汇集了全世界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少年天才们的比赛,也被称作全球最大的高中生科学竞赛,每年5月,自全球的数千名中学生会带着自己的科研项目来到美国参加总决赛,角逐总奖金超过500万美元的大奖,而这其中,已经走出了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等不计其数。
 
坦白说,一开始很难想象,这些脸上还明显带着稚气的高中生们已经开始进行这么深奥的课题的研究,但是在随后的采访中,我们才意识到,这些才15、16岁的少年少女们,其实很多早都已经在和清华、北大等一流大学的导师指导下,研究这些项目很久,而和大多数还在做着文山题海、等待高考升学的同龄人不同,他们即将走上完全不一样的路。
 
从Coursera自学到目标斯坦福
 
黄逸然来自北京顺义国际学校,和大多数同龄人相比,他看起来更成熟一些——自信的神态和良好的风度,让他还获得了“小鲜肉”的外号。
 
和我们普遍认为的少年天才更为类似,黄逸然的优势是在计算机方面,他参赛的项目就是把机器学习应用到医学、尤其是心脏移植手术中,帮助医生在更简单地找到心脏发生排斥反应的部位,甚至可以自动识别到底是什么样的排斥,从而可以更好地救助病人。
 
他的爷爷就是在心脏移植手术之后出现了排斥反应,没有得到有效抢救去世了,所以黄奕然总感觉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一个夏天的时候,他在Coursera上面听了一堂斯坦福教授、也是Coursera联合创始人Andrew Ng讲授的一堂关于机器学习的课,对他而言,一扇新的大门被打开了。于是,他决定自学编程,想把机器学习应用到医学上来。
 
黄逸然喜欢编程,对于才念高二的他来说,编程就和其他人打球、看漫画一样,充满了欢乐。在定下目标之后,他自己编程、学习算法,另外还得找医生的论文看,去了解技术怎么和医学结合得更好。半年之后,他就做出了基本的检测模型,并且在这次大赛中获得了计算生物与生物信息学科三等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