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其实是生活在已有的社会关系当中,只会分出一小部分时间去搞陌生人社交,所以对创业者来说,只能抢用户这么少的一点时间。
对于中国的陌生人社交市场,慕岩算得上一位很有发言权的人:十年前,他参与创办了今日知名的婚恋社交网站百合网;而最近,他又在打磨一款做陌生人社交的新产品,想要“俘获”18岁—25岁的年轻人群。
慕岩在第13期北京站的小饭桌创业课堂上,分享了十年间,百合网从被扣“一夜情”帽子发展到线上线下婚恋平台的过程。社交平台如何实现免费?陌生人社交是否还有前景?
2005年,正是互联网泡沫的回暖期,百合网拿到200万美金投资。慕岩信心满满的招聘启事,但应聘者寥寥无几。因为在当时,大家认为“网络交友”是专门搞“一夜情”的公司。而且百合网开始像美国网站一样向用户收费,结果很惨,因为这个市场还没有被教育出来。
百合网后来的发展印证了雷军说过的一句话,有些事靠命,命到那个份上,远远超越你的努力所能达到的。
2010年,百合网被“非诚勿扰”这块大馅饼砸中。主流媒体开始宣传,相亲并非是件可耻的事情,流量增长很多。
再后来,百合网宣布免费。但其实免费模式很难,营销费用高,用户的需求不仅限于交友,他们要找的是结婚对象,交易感更强,用户满意度很难提升。虽然本质上婚恋网站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电商网站,它卖的是单身、想结婚的人。但和电商又不一样,你在网上买个充电宝,至少充电宝不会对你不满意。
于是百合网开始做线下服务,从2007年开始,8年时间,在130个城市建立红娘服务中心,慢慢把网络交易型的商业模式转成线下服务型,这些线下服务可以收取人工费,这时线上交易就可以免费了。
但现在为什么大部分社交产品都半死不活呢?因为社交不是刚需。
慕岩的团队在进行市场调研时发现,无论是学生还是刚开始工作几年的白领,他们大量社交时间都会消耗在熟人社交上,直接用陌生交友软件的不多。以杭州和上海为例,这两个城市里30%的人对陌生社交有兴趣,70%的人没兴趣,大家强调生活品质,更喜欢比较有格调的事。
大部分的社交动力都是在于结识异性,还有一部分可能是为了个人生存和发展,比如职场社交;其它的比如兴趣类用的更少。你看很长时间不接触异性很难受,很长时间职位得不到提升你很难受,但很长时间没打台球就无所谓,社交就是这样一个节奏。
而陌陌的成功在于它赶上了智能手机的首班车,当时没有太多社交工具,大家觉得很新鲜。唐岩模拟了一个经典场景,就是姑娘站成一排,然后你喜欢哪个就可以直接跟她聊,当然姑娘有可能不理你,这是一种现实场景转换。大部分人盼望有这么一种机会,忽然间通过陌陌实现了,成功的对用户已有的某种行为进行了转换。
另外,“抱抱”在年轻人里面也比较流行,他切入从“求安慰”这个有趣的点切入,比如我今天睡不着、肚子疼,在朋友圈发显得自己很虚弱,但抱抱就可以帮你强化这种情绪。
当天,在创业课堂上,桌友总结了以下几类社交应用:
相亲类社交App:互联网包办婚姻
这些红娘、父母帮你相亲的App,好像在创造一种移动互联网包办婚姻状态,我觉得都不会长,因为把这件事情的过程搞复杂了,用户一生就用一次,这导致营销成本会很高,你必须要融到很多钱,首先这就不太容易。而且这件事本质上是交易,越创新离交易越远,越难筹到钱。
垂直类社交App:很多小众需求形不成市场
空间特别小众的人通过线上交流的欲望其实不大。比如你把社交也当成一个市场空间,首先要买卖双方数量大;其次要在传统的交流方式中,两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必须要通过网络的方式打破这种信息不对称。比如有人做旅游结伴类应用,大部分人旅游要么就自己,要么一些特别文艺的人会去寻找孤独行走在祖国大地上的感觉,还有一些人就是跟朋友去玩。很少有人说我在网上找个陌生人一起,这个需求特别小,最后造成营销也很难。
女同社交App:很难做到独立发展
第一,Gay 的群体数量要远超于拉拉;第二,男人是捕猎动物,gay两边都是高需求,拉拉不一样;第三,Gay 有高频次的社交行为,女性关系相对稳定,活跃度也会相对低。
以下是慕言现场演讲全文,经钛媒体编辑:
非常感谢小饭桌能够给我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小饭桌请我讲的是“引爆陌生人社交”,这已经是十年前那种很夸张的宣传手法了,现在用“引爆”这个词的,基本上都是60后、70后,其实陌生人社交是很难被引爆的。
言归正传,今年看创业的情况就知道一个大时代到来了。我经历过第一次互联网泡沫,大约在1998年、1999年左右,那时我刚毕业,也特别想创业。当时在清华一个只有五张桌子的小饭馆吃饭,几个人就聊做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准备在纳斯达克上市。结果就听见另外四张桌子也在聊VC、上市、纳斯达克。
现在这样的情况又发生了,但现在的情况就不是泡沫,为什么?我那个时候是刚有互联网,那个时代下网络发展和建设虽然很快,但是想覆盖到所有人它还需一个过程。但正是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理念已经深刻到互联网会改变世界,所以那时候的纳斯达克,甚至不需要你有收入、只需要有概念就可以上市。
现在移动网络已经非常发达,整个基础设施以及人对网络的使用习惯和使用认知已经形成了,不管是移动互联网还是物联网,包括运算能力也在大大增加,这一次肯定不是泡沫,也就意味着在座的各位拿到投资不会全死掉,还是有人会活下来。
今天在小饭桌创业课堂想跟大家做分享,就想真的来讲讲体会。现在社会进入后喻时代,对比前喻时代,年轻人文化是可以反哺、教育前一代人的。
前喻时代,整个社会形态、模型等等变化都比较慢,那一时期的特点就是拼经验,我干了20年,经验久,就可以教育你。现在不一样,社会形态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脑子里比较“空”的人反倒能更快吸收创新,而越年轻的人脑子越空。
在后喻时代,找我这种70后给你们讲是很奇怪的一件事,讲什么呢?按照我老的思路干事?所以我讲的东西大家不要太信,信了容易出问题。
但假如我是1993年出生的CEO,我来跟你讲,我已经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迎娶了白富美,你也不要信。因为成功跟当时做事的时机、环境等若干因素有关,你们做的事情不一样,需要的成功因素也不一样。我最近上马云湖畔大学,他们是企业家培养企业家,马云说少分享成功经验,多分享失败经验,失败这个东西是有共性的,能提醒你少走弯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