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1060-0256
裂变的团购已到转型关口
发布时间:2015/6/30 12:44:50来源:本站原创字体:
经历了混乱的千团大战,再到三强寡头垄断,中国的团购市场仿佛格局已定。 然而对眼下逐渐放缓增长的团购市场来说,新的变数却正在出现。
 
传统团购需求饱和,低价搅局市场自砸脚
 
团购行业经历多年泡沫式增长后,逐渐开始开始恢复理性,素来以价格为优势吸引消费者的团购网站,其产品价格正在不断提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现在的团购已经不再低价。
 
根据团800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中国团购市场成交额环比增长6.6%至153.4亿元,参团人数则增长了3.2%至2.3亿人次。而最为核心的在售团单数达到162.8万期,环比却下降10%。 这是继2月以来,又一次出现了负增长。而在售团单数的下降,也让成交额增长显得有点力不从小,此次能够出现一定涨幅这主要还要归功于客单价的上涨。
 
团购的核心本应该是帮助线下商家充分利用闲置的服务资源,但现在团购平台给商家带来的更多是那群追逐低价的客户。这也让团购行业产生了一个严重悖论,如果没有海量的客户涌入,就无法降低成本持续提供低价优惠。而如果团购平台实现了规模化,那么服务质量就难以保证。
 
团购忽悠时代已过,商户开始集体回归理性
 
很多商家开始参加团购看中的就是当广告,赔的钱就是广告费,但随着团购的繁荣,商家发现这个广告只是泡沫,有时反而会带来很多负面评价。面对这样的困局,商家已经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当商户们不再去一味的追求短期营业额时,以低价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团购优势就荡然无存。理性的商家们选择考虑自身的闲置服务能力、不同时段客流量以及整体毛利率和长期营收去配置自己价格。这里的直接数据反映就是在售团单数的下降。
 
我们以美团举例,根据其官方新闻稿以及第三方团800的数据中显示,美团自今年1月份以来的每月成交额分别为,53.6亿元、45.1亿元、 75.1亿元、88.2亿元、86.3亿元。5月份美团成交额出现了环比下降趋势,而这还是因为美团酒店以及电影票业务突飞猛进的背景之下发生的。
 
很显然,商家们的理性回归让团购网站无法再向早前那般享受市场红利带来的告诉增长。要知道低价一直是团购网站维系用户粘性的不二法门,平台上的消费者,永远最敏感的都是价格。
 
东施效颦,规模之后的服务差,行业困境仍然未被解决
 
团购的鼻祖是Groupon模式,每天只有数量不多的产品可以团购。平台通过精挑细选出来的产品,从品质和信用度来说,都相对较高。但随着团购网站向平台化转型,团购逐渐日常化,大量低质的团购产品也纷纷涌入团购网站,而为了追求成交额的不断增加,团购网站对线下商家的审核力度也正在下降。
 
商家提供了团购服务,但带给用户的体验并非尽善尽美,直到今天这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能与团购网站合作,吸引到新的客户,商家必须提供大幅的折扣,而线下很多商家很多时候却根本无力承担。在如何解决这种困境的问题上,商家选择了降低成本,打折服务品质。
 
举例来说,众所周知,对于酒店团购都是先卖团购票,而后自助预定的,而这些团购价格的酒店券由于不赚钱甚至赔钱,多数酒店对于团购都多多少少会有附加限制,比如会限制房型,限制房间数量。但对消费者而言,答案基本都是一致的,都是即时消费,就是用户到了某个地方拿出手机图个便宜想定下,此时如果你不巧团了一张券,那么这次住酒店基本就是住不成。因为前台会告诉你今天接待名额满了。有人可能说,你可以明天来啊,问题我就今儿打算跟女友来大保健,还能因为一张团购等到明天再来嘛?
 
再来说说餐饮业,线下的中小餐饮企业区别对待团购消费者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前不久我团了一家餐厅吃饭,当我已经成功购买几张团购卷试图消费时,却被店方告知团购暂不能用。就算是团购有随时可退的保障,但线下餐饮体验之差也足矣让我对此类团购券加以戒备。这样的例子还有出很多很多,而这早已非是个别现象。
 
线下中小商家服务质量不高的窘境,也直接加剧了团购网站对线下优质商家资源的激烈争夺。就在前不久还发生了大众点评和美团为争夺线下商家资源,双方员工大打出手的事件。其背后原因,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双方业务竞争加剧而带来的冲突,但另一方面也和双方模式本质差别不大,需要通过独家优质商家体现平台服务的差异化有关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