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成长史:张颖搭手傅盛在2008
发布时间:2015/7/22 8:38:22来源:本站原创字体: 大 中 小
傅盛总结,在经纬得到三样东西。
第一样,如何融资以及条款。怎么谈,如何保护自己,这是一方面。最重要是另一方面,不会把投资人想成坏蛋,总觉得他老想占我股份,在什么地方要阴我,而是理解他,比如他要的是优先权而不是想要限制我。能换位,理解投资人的思考方式和立场。这是实打实的技能和心态。傅盛说,现在的互联网,尤其当巨头们提起12分精神看着各领域的新机会,尤其当创业公司崛起的时间窗口越来越短,融资能力就越来越重要。傅盛是为数不多的在创业前深度了解过投资的创业者。
第二样,打开人脉的机会。傅盛第一次认识马化腾,就在经纬请马化腾过来给内部讲课的会上。中午一起吃饭,张颖就介绍说,傅盛是我们的EIR,驻场创业者,如何牛掰。后来傅盛给马化腾发短信,马化腾就回信息说,我对你有印象,你有什么想法。
第三样,一年的共事形成的信任。2009年9月傅盛和徐鸣一起做可牛。当时只是有一个想法,跟傅盛的老本行安全不搭界,经纬还是创立之初的保守风格,当时是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可张颖还是投了100多万美金。傅盛说,若没一年建立的信任关系,这根本不可能。后来傅盛要带着可牛去跟金山合并,有人内心不大愿意,因为一来,对只管过几十人的傅盛要去接管、合并几百人的团队相当担心,怕搞不定,二来,经纬会变成小股东,从30%降到10%。但张颖最终还是信任傅盛,没拦着,顺利的做了交易。
傅盛原本是一个很强势的人,习惯要控制。他原以为张颖也会强势的反对,但没想到张颖很爽快的就通过了。这给傅盛上了一课。原来和和气气、爽爽快快也能把事情办出一个结果。强势不是唯一的方式。
傅盛说,创业者练的其实就是一门功夫,吸星大法。经纬的那一段,就是集中、密集的吸纳各路神仙各种功夫的时期,再在自己身上融会贯通。这种学习不仅是正向的,还有反向的;不仅是静态的,更是动态的。你看见一个人慢慢把之前的弱点进化成了优点,也就能反观到自己。你们一路上相互看着对方逐渐变强,烂兄烂弟,最后就有了实打实的信任,他会一直支持你。
经纬最初是一个保守的风格。张颖2009年投了傅盛100多万美金,就很认真的说,你看,现在金融危机这么严重,你融的这些钱,至少要做三年花的打算。这搞得傅盛相当紧张。一个劲儿的省钱。做公车要挑没空调的,吃路边早餐也舍不得加个蛋。直到跟金山合并时,90%的钱还在账上。张颖就夸傅盛,说这家伙成本控制可好了,一个月只花10多万。号召投的其它公司向傅盛学习。
后来,张颖自己就发现省钱这个事“不work”。他后来就在经纬CEO群里说,大家不要想着省钱,要迅速占领市场,要大幅甩开第二名,一旦陷入跟对手的焦灼战,你就算想花几倍的钱也换不回那个效果。傅盛就在群里挤兑他,说,张老板,当初你可不是这么对我们说的啊。张颖就说,我也会进步的,好不好。旁人觉得这两个人在插科打诨。也只有这两个人心里知道,吃过苦头的过来人的相互的默契。
2015年7月20日,张颖发出“英雄帖”,要找10个人到经纬做EIR,每人年薪百万。只找两类人。第一类,在10亿美金以上的企业做过总监以上,自己做过产品,或者有BD、推广等独特技能,带过兵,在大企业内部竞争里筛选出来的。第二类,五年以上创业经历的创业者,已经有一个知名的有巨大流量和用户的产品,手下至少30人团队,在野战里活下来的,不是唯一的创始人,自己短暂的离开不会对这个团队伤筋动骨。
之所以选当下这个时间点,因为股灾,科技股被腰斩,很多人财富缩水,往后风险投资以及退出渠道可能大幅度的萎缩,导致很多本想创业的牛人开始纠结。张颖想给这帮人踹上临门一脚。尤其大企业出来的人都有18个月的竞业禁止协议,在投资机构呆一年是一个既长见识又舒适的过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