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需求不等于产品需求,如何做需求分析?
发布时间:2015/7/27 15:59:27来源:本站原创字体: 大 中 小
求分析框架
苏杰老师分享过一个需求分析的”Y理论”
苏杰老师的“Y“理论
“需求分析”的过程就是经历图中的“1 –>2 — >3”,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功能”。
“Y”的越上面越是解决方案,越下面越是背后的目的。“1-用户需求”,大多表现为用户的解决方案,往往是不好的,但好的“3-产品功能”一定是从用户需求转化而来,而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所以说,“听不听用户”都是一个意思,更准确的说法是“听用户的,但不要照着做”。同时,也不要误解“创造需求”,你创造的只能是满足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产品功能,而不是用户需求。
1–>2,通过问“Why”,逐步归纳,2–>3,通过问“How”,逐步演绎。过程中都要用到各种辅助信息,比如数据、竞品、行业等。
把“2-产品需求”追溯到“4-马斯洛需求”的过程是可选的,画为虚线,只是为了这个理论的完备,如果感兴趣,每个产品需求总能挖到马斯洛的层面。“2-产品需求”的点如何选择,我们到底应该挖到那个层面上,作为产品需求,取决于公司和产品的定位。
5.如何筛选需求?
前面说到用户需求只是用户自以为的需求,不够专业,而且有时用户说的并非心中所想,也可能不会表达内心真实需求。
所以,在筛选需求的时候,除了需要挖掘用户动机寻找真实需求的同时,还需要考虑一下几点:
该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如果不是产品针对的目标用户,其建议或需求的参考价值可能没那么大。当然也有可取的建议,自当把握了。
该需求是否符合产品定位:该需求的满足可能会影响产品的核心服务,破坏用户体验。
该需求是否能实现:评估这个需求需要多少开发资源或运营能力,价值有多大?性价比如何?符合产品的周期或市场战略吗?
在考虑需求价值时候,可以从四个维度考虑:
广度:该需求的受众面有多大?
频率:该需求的使用频露是以日/周/月为周期?
强度:该需求对用户有多强烈需要?
时机:该需求是否符合产品的规划?当下的环境?
当然,所有的分析都只是我们的猜测,只是想往更深层、更靠近本质的地方,通过产品来验证这些推理和猜测,这里会涉及可用性测试,灰度发布等等一些。
“满足需求的产品”与“让用户尖叫的产品”之间,区别往往就在于对人性的把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