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1060-0256
微信运营:一个小号,如何靠30篇内容,从0做到8万用户?
发布时间:2015/7/29 15:46:04来源:本站原创字体:
一 微信将成为未来阅读的入口
 
我们书单做三周,用户突破1000人,然后开了一个闭门会,标题就是“书单,一个小号如何逆袭?”
 
微信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很多改变了,这个时候,思维比实际行为更重要。从0到1说:什么问题上你和别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决定你做出来是什么样子的。那么当时书单是如何判断微信呢?
 
第一,当时我们纠结还要不要做公众号?因为现在公众号很多,如果微信被替代,我们还能做什么?我们最后决定还是要做,PC时代,QQ已经是霸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微信。
 
第二,马化腾说,腾讯未来会做两个事情,一个是链接一切,另一个是做内容平台。微信未来会成为阅读的入口,因为我们一天花的时间在这里最多。
 
第三,开一个公众号就是自媒体了吗?肯定不是,我个人不喜欢自媒体这个概念,它有点简单粗暴,它忽略了新媒体的难度。我在传统媒体做过很长的时间,它无法被替代的原因是有工业化生产流程和强大的团队作战能力。同样现在做得好的公众号,背后都是一个巨大的团队,如罗辑思维、一条。因此,书单也是如此,需要公司化运作。
 
二 常识易获取,见识要积累
 
那么书单要做什么呢?
 
我们对当下的判断是人们是有焦虑的,这来源于工作压力和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比如现在经常说的场景革命、互联网+,现在的电影《大圣归来》还没下映,就有了《道士下山》等。
 
我们买很多书,可是就是没有时间读,比如从《0到1》、《引爆点》。大家谈论《引爆点》的时候,很多人甚至没有听过,所以很焦虑。
 
知乎有一篇文章讲碎片化阅读其实很不好,碎片化阅读使人机器化。
 
其实人被机器化以及被绑架是不可避免了,它已经成了一件事实。既然不能避免,那我们能不能掌控它?
 
所以我们是否可以帮助他们快速吸收稀缺的知识、有用的东西,然后大大地节省时间,然后把书读薄。在这个时代,读书成了一种能力,能不能快速读完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所以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
 
1、我们帮大家做内容的二次加工和整理,主要做的是智识类的。边界之内是常识,边界之外是见识。常识很容易获取,见识需要积累。我们努力想去突破自己,多分享见识。
 
2、始于书,又不止于书。书是开始,但不仅仅停留于书。互联网已经打破边界了。需要强调的是,书单最终的目的,是想鼓励大家多读书,希望大家能回到“元认知”上。
 
以上为“道”的分析。
 
三 用产品思维做内容
 
接下来讲讲具体的“术”。我们如何从0做到0.1?
 
我是认为我们目前只做到0.1。
 
第一个思维是我们是写文章的,还是做产品的?做公众号,很容易把自己定位为写文章的,这是传统思维,做微信公众号,也要有产品思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