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直接探讨 PPT 很难得出一个具有判断性的结果。探讨 PPT 背后的主流公司及其模式,或许更有助于我们从侧面理解 PPT 的问题。在讨论在线文档分享平台的过程中,也许你能感受出未来 PPT 符号逐渐消失的趋势。
对于在线文档分享平台,它们主要做一件事:鼓励用户上传、交换、分享、下载有价值的文本文档。当你试图在百度文库、道客巴巴上浏览、下载某份文档时,你的核心诉求其实是 “知识”。把这件事抽象出来,在线文档分享平台其实在做的是知识的传播和分享。
Chris Dixon 曾经在博客里写过类似的观点: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拥有连接互联网入口的终端设备,这个时代的一大创业机会就藏在如何分享和保存用户的精神创造成果(比如智慧、经验和知识)里。我们每天上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要从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这部分信息就可以被认定为知识。因为这部分诉求,对信息拥有强大运作能力的互联网,成为了我们心里认同的一个 “知识二道贩子”。
当在线文档分享平台试图去做这么一个 “知识二道贩子” 时,问题就出现了。
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的比较有影响力的贩卖知识的模式主要包括:词条百科(维基百科)、搜索引擎(Google)、问答网站(Qura、知乎),以及现在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在这些有影响力的模式中,在线文档分享平台只是其中扮演过渡性的龙套角色。
早期留存在互联网上的知识并不多,维基百科编辑和组织知识的成本太高、内容不够丰富,搜索引擎则因为知识过度零散琐碎,需要用户耗费大量时间去搜索自己想要的学习资源。在这种情况下,PPT 类的文档自己独特的优势相对明显:它的知识呈现方式主要是一个有逻辑的框架和系统,用户可以快速根据纲领找到自己需要了解的版块,同时在传播速度和内容丰富度上又是维基百科一个很好的补足。比如,DocStoc Store 就包括学术类别、商业类、法律文本等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不是一般搜索就能拼凑出来的高质量文档。这时,在线文档分享平台就暂时找到了自己的一块立足之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传播和分享知识这件事上,在线文档分享平台这样的方式显然已经过时了。PPT 在现在这个环境下能够承载的信息密度还是太低了——你很少会从 PPT 里学到某一部分详尽的知识,并且它的传播速度也显得越来越疲软。移动的环境也让 PPT 水土不服,想想在智能手机看 PPT 的体验就知道了。另一方面,PPT 类的文本文档在知识里相对是一种比较没有门槛的类型格式。反观做代码托管和分享的 Github,因为代码在保存分享和传播上都有门槛,Github 能提供的价值相对更大。
事实上,PPT 从来就不是一个好的承担知识传播分享的载体,它最强的能力是知识的演示。否则上课的时候我们就不需要老师的讲解,自己下载个 PPT 就行了。但一直以来,在线文档分享平台都选择把 PPT 较弱的承载属性拿出来作为主攻点,平台拉拢到的大部分用户也并非看中 PPT 的核心功能 “演示”。这种核心能力和核心需求的错位是在线文档分享平台会衰败的一个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问答类网站给出了另一种较轻的模式。不幸的是,这类模式正在偏离严肃性的轨道,慢慢往社交的方向弥合。今天,在线教育成为了主流的模式。一来,随着互联网对信息二次加工的力度逐渐增大,各个细分领域的知识系统都不断有新的公司和模式进行梳理和归纳,二来,在线教育刚刚兴起不久,它跟上了最新的技术潮流,返还给用户的体验要比历史上的任何模式都好。
除了正在遭遇在线教育的冲击,在线文档分享平台也在遭遇企业服务的攻陷。早前,Slideshare 和 Docstoc 或许都意识到了 PPT 作为知识载体的缺陷性,双方都试图做过一些纠正:
Slideshare 虽然专注于文档分享,但他们把自己的商业价值定位在了大量专业文档聚集起的流量和关注,以此吸引企业做基于文档的营销。
Docstoc 则专注于商务人士,推出 License123 和 Expertcircle 两个姊妹站,定位为中小企业信息服务集成商。
但这两个转向会使在线文档分享平台面临更加专业和细致的企业服务的遭遇战。无论是在线教育还是企业服务,都可以用高维打低维的方式抢占在线文档分享平台的地盘,因为本质上,这类平台想做的事情都只从属于二者的某一部分。
总的来说,在线文档分享平台的模式在未来很难有足够的延续性。而在线文档分享平台的衰败有可能会成为 PPT 符号消失过程中的一个案例。PPT 最终的历程可能会是这样:一开始没落的是在线文档分享平台,然后是更加专注于核心功能的各大 PPT 模板设计分享平台,最后只剩下企业内部交流和学校课堂教学上一小部分用户会用到离线状态下的单纯的 PPT 演示功能。在这之后,也许会出现演示和交流功能更好的替代 PPT 的新类型——这时,PPT 这个符号就完全消失了。
至于替代 PPT 的新类型会是什么,也许会是 Benedict Evans 所说的 web 应用,也许最后知识的传播和分享最终变成了流媒体那样的方式——互联网把知识变成像自来水那样拧开就有的资源。当然,这种理想状态需要对互联网上的知识信息做大规模的梳理和更细致的归纳,这会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