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岁做黑客,10 年写满 1 万小时代码,现在他是走在商业路上的白帽子
发布时间:2015/12/23 15:27:31来源:本站原创字体: 大 中 小
好大家比一比就行了,干嘛要出去「吹牛逼」。后来他意识到,技术好不好客户是看不到的。在这之后娜迦才开始做市场推广。
在推出最新的自动更新产品时他们从以前的教训中学习,推出之前策划了市场推广。不仅如此,他们还打算把网站好好改一改,用阎文斌的话说是「把页面做好点,精良点,使用上更可观」。
下一步娜迦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所有产品都放到云上,用户通过网站上传自己的 App,然后通过点击就能把云上的服务加到自己的应用中,比如点一下加固产品就加固了,点渠道监测就增加了渠道监测能力,点自动更新以后产品就会自动更新。对开发者来说,这样降低了使用安全防护的成本,能将更多精力集中到自己擅长的东西上。这是娜迦给自己在行业中的定位——让应用开发更容易。
在公司找到自己的位置
今年 9 月开始,阎文斌和公司的其他 3 个程序员一起开始了个新项目——用户行为识别。当用户 A 在使用一款应用时,他的每一次点击,输入密码的次数、快慢,中间的间隔等行为都可以被记录下来,通过处理这些数据,机器能识别出用户是谁。如果 B 盗取了用户 A 的账号,一旦机器发现 B 的行为与 A 不一样,便能判断出 A 的账号被盗,并主动采取措施,比如停止帐号。
阎文斌拿出自己的手机讲解这个项目,他显得很激动。经过一年的开发,娜迦的自动更新产品已经成熟,商务上的事情也都定了,阎文斌觉得终于可以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用户行为识别这事他很喜欢。
这件事还很难。阎文斌自己也说,「我不知道这个项目会成功还是会失败,我希望会成功,但它有极大的失败风险」。他在做这件事之前调查过国内外的大公司,发现尽管有些公司声称自己在做这件事,但更多还是广告。为了做这个,他们重新开始读论文、研究原理,做人工智能训练引擎,还专门写了一门编程语言。
为什么娜迦这个创业公司要做这种大公司也搞不定的事?阎文斌认为恰恰因为娜迦是创业公司,给了像他这样的程序员空间去做一件可能失败的事情,他们有激情,愿意付出,在大公司未必如此。
创业两年后,阎文斌渐渐在公司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他更像是公司的首席科学家,探索如用户行为识别这样的新领域。回到最初,能做这样的事才是阎文斌出来创业的初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