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1060-0256
17年,我们是如何从“互联网生存”走到了“断网”实验?
发布时间:2016/4/28 15:12:08来源:本站原创字体:
sp;
对中国人而言,微信是iPhone之后另一个极其重要的产品。
 
2010年12月,正在埋头研发微信的张小龙在饭否上写下:距离就是,你发一条微博,这条微博要途经北上广,进出九九八十一台路由器,中间还要被拆包解包合并包,被两百个CPU进行过处理,再显示在我的电脑上。而你明明坐在离我几米的地方。
 
当下,这种场景已经成为现代中国人交流的常态,只不过主角是微信。
 
2011年,在第一代iPhone推出4年后,微信上线,2012年,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平台上线。keso认为微信是一个伟大产品——它让每一台智能手机的体验变得统一——事实上他也以极高的频率使用着微信:iPhone的电池管理显示,微信占用了他使用手机50%以上的时间,其他分别是健身、新闻。
 
在keso看来另一个颠覆者是小米,它让智能手机变得好用又便宜,“小米是改变了游戏规则的公司,微信是改变了游戏规则的产品”。
 
CNNIC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手机网民一年增加1.2亿,最新的数据是,截至2015年12月,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
 
用手机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而这一切发生在短短五年时间里。
 
对时下被资本和创业者追逐的互联网原住民95后们而言,keso这个名字稍显陌生,但keso正饶有兴趣的观察着95后们,他认为这批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原住民。
 
“对现在的年轻人而言,线上和线下是没有界限的,还在区分虚拟和现实是上一代人的说法。”
 
蓝色药丸
 
继史航参与断网实验后,在2003年拍摄了电影《手机》的导演冯小刚也加入试验行列。
 
4月11日晚,冯小刚发布一条朋友圈,称将于4月12日零点至4月16日24点期间进行一项实验:离开互联网,手机断网只保留接打电话功能,同时也不使用电脑上网。目的是测试离开微信互联网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多大困扰,是否可以忍受。
 
同时参与实验的还有华谊兄弟王中磊、制片人胡晓峰等人。
 
断网似乎成为一个新时尚,但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流行起来。3月9号到15号,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对战围棋十段李世乭并最终4比1取胜,尽管有恐惧人工智能的声音出现,但这些讨论大多在微博、微信和朋友圈完成。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水电和油盐,不动声色却无法割舍。
 
人类对网络的依赖已经让人心生警惕。电影《黑客帝国》中,Morpheus给了Neo两粒药片,红色的药片将回答“什么是The Matrix”的问题,而蓝色的药片仅仅是让生活像以前一样继续。
 
面对互联网、智能终端侵蚀人们生活的现实,越来越多人开始产生疑惑:正在探索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的我们是否正在服下蓝色药丸?
 
 
keso是难得的乐观主义者,“很多人把互联网的威胁看得很严重,但互联网本身只是工具没有褒贬之分。”
 
范红军采取了非常保守的策略,虽然早在1999年他就参与了那场先锋互联网生存实验,但他至今不让自己五岁的孩子接触网络,他计划等有学习上的必要时,再让孩子接触互联网,而不是把互联网当作一种娱乐。但生活在2016年的孩子显然无法完全隔绝在互联网之外,尽管家长进行了严格的管控,范红军的孩子依然对网络充满了兴趣。
 
而当年为了让测试者顺利买到东西在酒店等着用户下单的毛一丁,也觉得自己已经对移动互联网上瘾,现在会有意识的去控制。
 
当然,控制很难奏效,我们的生活已经与手机紧紧绑定。有趣的是,冯小刚等人至今仍未公开表达断网试验的体会和思考。
 
人类是否会被网络和机器征服的疑问正在蔓延,马斯克说,“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提出了一些严肃问题,我们需要考虑自己作为人类的身份,需要考虑我们正在为自己打造什么样的未来。”
 


1 2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