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1060-0256
产品脑洞:百度为什么不做一个“公众号”呢?
发布时间:2016/4/29 10:55:43来源:本站原创字体: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让我们一步步地从:做什么 → 谁能做 → 怎么做 → 利与弊,按部就班地YY一个百度版本的「公众号」。
 
一、名词定义
 
百度版本的「公众号」旨在于内容的分发,通过内容连接消费者与生产者。因为其核心价值在于内容,故下文中称其为「内容号」。
 
二、做什么
 
首先,提几个关于百度空间的问题:
 
“ 
百度空间作为总用户量过亿的一个产品,它是怎么做起来的?
 
它的主要用户群体是什么?
 
在百度空间消亡之后,这些有原创能力的用户们去了哪里?
 
从百度空间的例子上,是否可以理解为其实有相当一部分用户,也许他们文笔不好,也许他们内容生产力欠佳,但是他们仍然会希望在广阔的互联网上有自己的一个小家?
 
笔者对上述问题的解读是,不论生产能力如何,用户都会有生产内容的需求。而在百度空间消亡之后,想继续创作的用户流失了。流失的用户们不论是去了新浪微博,还是QQ空间,都是处于一个更封闭的互联网体系中。百度空间流失的用户日活数量按互联网上公开可以查到的数据是百万级。
 
产品设计 产品运营 百度公众号
 
接着,笔者想以一个具备一定原创能力的内容生产者的身份,来说一下笔者现在遇到的问题:
 
“ 
笔者在微信公众号的发表的文章常年是在两位数徘徊,这还是建立在每次都不遗余力地在晚上的黄金时间将文章转发到朋友圈的前提下。是因为笔者写得太烂么?看着那些大V们,那些善于运营的人们动辄10w+的阅读量真是让人眼红,难道普通人写得再好也没有机会的吗?
 
笔者并不甘心。于是笔者先后多次将同样的文章通过今日头条的头条号进行发表,发现文章的阅读数很容易过千,而推荐量过万也并不困难。这说明了什么?因为今日头条的用户量比微信的用户量更大吗?显然不是。可见一个开放的体系与封闭的体系之间的流量获得成本真是天壤之别。
 
笔者对上述问题的解读是,草根用户需要一个门槛足够亲民的、足够开放的、流量足够大的平台来分发自己的内容。不管这个人是为了倾诉衷肠,还是梦想着一夜成名,他都需要这么一个亲民的平台,为他找到受众群体。
 
而现在比较主流的公众号平台与头条号平台,都有各自的不足。
 
产品设计 产品运营 百度公众号
 
在这一部分的最后,笔者想在从内容消费者的角度上再提几个问题:
 
“ 
前阵子「太阳的后裔」很火,身边有不少朋友因为这部剧买了爱奇艺的会员,虽然笔者怀疑他们一年中其实也看不了几部剧。如果只为这部剧的观赏权定价的话,价格是不是要低于爱奇艺的会员呢?
 
如果百度搜索的第一条结果就是「太阳的后裔」的「内容号」,那么付费用户的转化率会不会更高呢?订阅这部剧的粉丝们是不是也更愿意为其它相似的韩剧付费呢?
 
笔者对上述问题的解读是,单独按内容售卖的方式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同时分发这个内容的「内容号」也获得相应数量的粉丝,「内容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售后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用户二次付费的可能性。
 
小结:
 
将主流内容平台的不足、百度缺乏优质内容的现状结合在一起看,内容分发市场是有明显空缺的。
 
产品设计 产品运营 百度公众号
 
三、谁能做
 
先比较一下形态上最相似的两个平台:「公众号」与「头条号」。
 
提几个问题:
 
“ 
如果用户们天天在微信里看电视剧、看电影、听音乐、看小说,作为国内最大的移动设备即时通讯app的产品总负责人张小龙会不会更开心?会不会觉得微信的产品定位改变了?会不会觉得忘了初心?
 
如果用户们天天在今日头条里看电视剧、看电影、听音乐、看小说,作为国内著名新闻&资讯聚合app之一的创始人张一鸣会不会更开心?会不会觉得今日头条的产品定位改变了?会不会觉得忘了初心?
 
如果用户们天天在百度里看电视剧、看电影、听音乐、看小说呢?这不是非常理所当然的事情吗!只是有个问题,虽然流量够大,但是内容太少。
 
笔者对上述问题的解读是,如果百度有办法直连到内容生产者,做面向草根内容生产者的「内容号」的话,公众号与头条号将完全不是对手。理由有三点:
 
“ 
从产品定位上看,微信与今日头条不敢“违宪”(改变产品定位这种事,就好比一个国家违背了宪法)。
 
从流量规模上看,微信过于封闭流量不值一提;今日头条流量虽大,但现阶段与手机百度相比又是小巫见大巫。
 
从内容构成上看,微信与今日头条以文字为主,辅以图文及部分视频内容,形式较为单一。而做视频、图片、音乐等多媒体内容会极大地增加其存储与带宽成本,这一点与百度相比毫无优势可言。
 
虽然在上面的分析中,「内容号」打败了「公众号」和「头条号」,但是这样还不够。还得看一下两个老牌的浏览器是否是「内容号」的对手:UC浏览器和QQ浏览器。
 
继续提问题:
 
“ 
UC浏览器如果做「内容号」的话,它将如何分发「内容号」呢?通过神马搜索吗?通过首页推荐吗?前者流量太小,后者的极限取决于app的装机量。
 
QQ浏览器如果做「内容号」的话,它将如何分发「内容号」呢?通过搜狗搜索吗?通过首页推荐吗?前者流量太小,后者的极限取决于app的装机量。
 
百度如果做「内容号」的话,它将如何分发「内容号」呢?通过百度搜索吗?通过app推荐吗?看起来都是不错的选择:前者流量非常大,后者的极限取决于app的装机量,完全不输于UC浏览器与QQ浏览器。
 
笔者对上述问题的解读是,UC浏览器和QQ浏览器依然不是「内容号」的对手。理由有两点:
 
从流量规模上看,由于缺乏强力的搜索引擎的支持,UC浏览器及QQ浏览器更多的只能依靠装机量进行内容的推广,与手机百度靠“搜素”和“装机量”两条腿走路的效率不可同日而语。
 
从内容构成上看,虽然UC浏览器、QQ浏览器均可以承载电视剧、电影、音乐、小说等多方面的内容,但是其缺乏自己的云存储、充裕的带宽保证整个服务的稳定性,缺乏反作弊系统保证内容的合法性。如果自建云及审查系统的话则成本过高,入不敷出。而百度却具备云存储的优势。
 
小结:
 
「内容号」这件事,现阶段如果百度说自己做不了,那么全中国便没有什么公司做得了。话虽然说得好听,请注意,是现阶段。
 
产品设计 产品运营 百度公众号
 
四、怎么做
 
万事开头难。最难的一点莫过于如何解决平台初期内容源匮乏的问题,即:如何引入正版、优质、低成本的内容生产者?
 
答案其实很简单:去贴吧寻找内容生产者。
 
产品设计 产品运营 百度公众号
 
而在内容生产者的引入上,也要讲究方法:
 
“ 
使用邀请码激活的方式,保证初期的用户品质。如果进行公开发放测试的话,「内容号」的质量会随着大量草根用户的涌入而造成显著下滑。
 
采用邀请码的方式,保证最初接入的「内容号」的内容质量与流量收益,同时可以采用饥饿营销的方式定期放出一部分激活码来刺激用户们的热情。
 
随着优质内容的不断增多,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入更多的内容生产者。
 
产品设计 产品运营 百度公众号
 
当用户规模足够大的时候,便可以提供多种

1 2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