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创造:从通信到社交 再从工具到平台
发布时间:2016/5/24 16:59:17来源:本站原创字体: 大 中 小
微信团队是最具野心的团队,同时又是最节制的团队。
这个团队既有腾讯整体低调内敛、用户价值导向的特点,又有张小龙个人性格和价值观的深刻烙印,既聪明又善良,并有一点小小的高傲。那些了不起的创造,出自这些人之手,而非聪明的坏人之手,是一种必然。
前PayPal总裁大卫·马库斯前年跳槽到Facebook之后,就有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把Messenger打造成一个连接一切的全新平台,并把不同的服务包装到对话中。
看来看去,Facebook要做的,概括起来就是微信+人工智能,而且我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工智能仅仅是一个噱头,所以直接了当点,Facebook要做的,就是微信。
当然他们羞于承认这一点,他们只是笼统地说,启发他们的是亚洲正在发生的这些事——「绝不仅仅是微信」。
Kik CEO Ted Livingston不太给马库斯面子,他说Messenger用户太老了,自家的Kik更有机会:「如果你问我,或者Snapchat的Evan Spiegel,我们都会说这句话:我们想要成为西方的微信。」
去年10月,Y Combinator的总裁Sam Altman在Twitter上发表了对微信的看法,并表达了对创业者在海外复制一个微信的期待:「对于美国,微信将是一个巨大的机会。Twitter本该主导这件事但它们很可能不行了。你们任何人想做此类创业公司,我有一些想法!」
微信运营 微信设计 产品运营 即时通讯软件 即时通讯工具
Sam Altman的推文
你会奇怪,为什么这些北美创业者、投资人没有想过微信直接进入他们的市场?也不光是北美,在其他西方市场,微信的优秀并没有让它取得中国市场这样的成功。
这就要谈到中国品牌的相对弱势,大多数中国品牌都会面临这个问题。中国货质次价廉是个由来已久的偏见,中国人擅长山寨天下谁人不知,强势政府对信息审查的过分偏爱也早已名声在外,这些负面认知,加上西方世界固有的傲慢,以及刻意的意识形态渲染,对中国品牌,尤其是IT品牌的国际拓展制造着重重障碍。
倘若是收费产品还可以利用价格优势,免费产品则几乎没有任何可以依托的东西,惟一可以依托的,就是你比竞争对手做得好太多。最好的例子或许是华为,但不要钱的微信难度显然要大得多。
这就是微信不得不面对的外部环境,我希望微信团队保持住他们的野心和节制,聪明和善良,去完成下一个更伟大的创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