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1060-0256
短视频创业风口,可能只是平台们故意给你的“幻象”
发布时间:2016/9/22 15:07:30来源:本站原创字体:
沪生发现了做广告收入的局限性,他们希望定位中产阶级,依靠“消费升级”的理念创造营收。
 
与国内情况不同,欧美团队几乎没有采用电商变现的方式,他们更倾向于广告变现。这里的广告,主要指是与YouTube等视频平台广告分成模式,以及视频短片中植入品牌的商业合作。
 
YouTube在2008年左右就推出了 “YouTube伙伴合作项目”(YouTube Partner Programme)。项目主要是视频原创视频作者共享广告收入,创作者和YouTube将视频贴片或者嵌入广告收入五五开分成。不过,加入的条件也是门槛的,创作者必须定期上传视频,而且单个视频点击率必须超过数千次。
 
几年下来,这种广告分成盈利模式看上去并没有太奏效,很多用户反馈收入太低。所以,一些诸如Tastemade这样专业化和媒体化运作的团队,采取变现手段还是以原生广告与品牌合作为主。
 
“内容就是广告,广告就是内容。” Oren Ratzeff对钛媒体记者表示,团队与品牌的合作方式是将品牌植入短视频之中。在他列出的品牌合作方中,可以发现品牌跨度很大,而且都是享有一定声誉度的国际化公司,例如,VISA、可口可乐、谷歌、宜家和联合利华等。
 
那么,同样是互联网短视频内容创业,二者之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哪种方式又会是更有效的变现手段?
 
这背后可能并不是普通观众所想的那样,开网店卖小商品就显得low,与国际化品牌商业合作是高大上。这种变现方式的分化,最主要是因为中国和欧美两地之间产业结构差异所导致的。
 
 
国内的短视频创业者或者说网红们,可以成功利用电商渠道变现,最基础的条件是,“世界工厂”中国目前具备很多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发达的基础制造业,同时成熟的电商消费环境和物流体系又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网商供应链。这些条件促使线下生产的商品可以和网上集聚的流量进行无缝对接。
 
所以,这也其实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外的这些 Internet celebrities 和 Online fashionistas (两个词你都可以咯理解为“网红”)并没有电商计划,也不难理解为什么BBC对于国内网红经济变现的难以置信而专门报道了。
 
因为一定程度上而言,他们并不具备太多电商变现的土壤——欧美中低端制造业早就几乎全线转移置亚洲了。
 
 
 
更多深圳网站维护,深圳网站托管,深圳网站建设,深圳网站推广知识点击首页了解


1 2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