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1060-0256
他做对3件事,产生了一篇总阅读量近270万的爆文
发布时间:2016/10/28 15:55:10来源:本站原创字体:
塘主:这次传播让我再一次切身体会了以前坚持的两个观点:1. 用户的思维相对直接,他们不会去区分好与坏,他们只分对错,以及喜欢和不喜欢;2. 用户喜欢的不是作品,他们喜欢的是故事。
 
国庆前这套稿子就已经上线,关注量和传播范围都十分有限,因为那些传播是就作品说作品。例如,展现34个省市的艺术字体,扩散作品;第二种是,采访设计者本人的创作过程,谈谈创作的初衷。可是非相关从业人员,谁会在意职业设计师的作品?
 
文案圈接棒后,是以说故事的方式进行了二次创作。我从广告人的自身经历出发,感同身受地讲述一位设计师用两年的时间,舍弃了中午休息、晚上看电影的时间进行创作,同时展现了作者的态度,并引发读者对家乡的美好认同感。
 
在找到了适合的表达方式后,这套作品能在短期内传播开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覆盖面足够全。它满足了大多省市的微信用户,以另一种视角审视家乡美的猎奇心。看过后,有失望的,有满意的。
 
还有人在评论里面留言,说自己把吐槽辽宁设计的发言都点赞了一遍。在文案圈的内容运营之下,这套作品成了一个引子,引发大家对家乡代表符号的大讨论。最终,这场传播已经从设计作品本身跳脱出来,在更广泛的空间里引发读者情感共鸣。
 
新榜:利用相同的素材,有些量级非常大的内容号,阅读量也没有到10万。你们的阅读量却能接近270多万,这是为什么?
 
塘主:我们的内容创作过程中,有三点是比其他创作者做得好的地方。也许只是这三点,成就了这篇爆文。
 
第一:文案圈的文章有温度,主线清晰、且结构足够简单。在我们发稿之前,不同的创作者只是把同样素材堆砌成一篇美图大合集,别人关注到作品,却对设计师关注度不深。
 
我们的稿子整体上可以看作3:5:2的行文结构,开篇解析桂林设计、中间作品、结尾辽宁,暗线是作者两年来的坚持。可以肯定地说,后面所有的稿子,只要是按照这一行文逻辑展开创作的,都借鉴了文案圈文章的龙骨。甚至有些顶尖大号,借用龙骨的同时,把我们的原文插花式地应用于文章当中。
 
作为文案,长年和设计搭档厮混在一起,逐渐培养了一些设计敏感度。我们开篇把“桂林”拿出来,分析它的创作过程。说了毛笔枯笔效果的难度。这是有设计基础的编辑,才会有意识地把它当作一个信息单独挑出来写……我把辽宁让人哭笑不得的设计放在最后,让围观的吃瓜群众增加了喜感。
 
第二:尽量满足用户的阅读预期,让用户有连贯的阅读体验。每一次进行内容创作前,我都会问自己,这期稿子的视觉亮点在哪里?我所理解的好文章,就是围绕着一个圆点,去满足和超越用户的阅读预期。
 
文案人是隐身背后的英雄。文案要做的,是刻画并放大对象本来的优点。文案不要与其他内容抢功,放下和成全,是文案人应该对作品持有的职业素养。
 
 
更多深圳网站维护,深圳网站托管,深圳网站建设,深圳网站推广知识点击首页了解
返回